南京银行一季度营收、净利实现“双增”

2025-04-28 17:32:14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

  近日,南京银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41.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70亿元,同比增幅6.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3亿元,同比增幅7.06%。实现利息净收入77.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71亿元,同比增长17.80%,占营业收入的54.63%,同比上升5.22个百分点。

  规模指标上,截至报告期末,南京银行资产总额27652.38亿元,较年初增加1738.38亿元,增幅6.71%;负债总额25692.38亿元,较年初增加1697.94亿元,增幅7.08%;存款总额16572.41亿元,较年初增加1610.69亿元,增幅10.77%;贷款总额13461.20亿元,较年初增加897.22亿元,增幅7.14%。

  资产质量上,截至报告期末,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0.83%,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323.69%。

  回顾过去一年来的经营业绩,南京银行董事长谢宁在今日在召开的南京银行2024年度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去年一季度以来,南京银行向优向好的经营趋势始终没有变,主要经营指标走出的“双U型曲线”得到了确定和延续。他表示,一方面,南京银行营收和净利润走出正U型曲线。2024年南京银行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32%和9.05% ,好于市场、好于预期,且增幅逐季提升。2025年一季度,正U型曲线向上进一步延展,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6.53%和7.06%,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了3.7个和1.9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成本和不良率走出倒U型曲线,2024年末成本收入比28.08%,同比降低了2.3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0.83%,较上年末下降了7个BP,资产质量保持优良。今年一季度,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4.2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个BP;不良贷款率保持0.83%的低位运行,倒U型曲线进一步巩固。

  展望2025年,谢宁表示,南京银行将始终秉持价值创造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强化新五年战略规划执行,聚焦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更快适应时代变革、更实筑牢安全屏障,做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全集团稳健、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朝着“打造国内一流的区域综合金融服务商”的愿景加速迈进。

责任编辑:张小容

免责声明:中企财经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近日,南京银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41.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70亿元,同比增幅6.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08亿

2025-04-28

  在银行净息差承压、零售业务增长“失速”的背景下,多家上市银行私行业务发展势头堪称迅猛。从2024年报数据可见,多家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数及资产管理规模(A

2025-04-15

  4月11日,由《零售银行》杂志主办的“2025零售银行年会暨RBA第八届零售银行大奖颁奖典礼”在杭州落下帷幕。建设银行荣获2024年度“最佳私人银行大奖&rdqu

2025-04-15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饶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江西余干农村商业银行因贷款管理失职,被罚款40万元。时任余干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刘武汉被禁止3年从事银行业工作;时任余干

2025-04-14

  编者按:小微企业联系着千家万户,是稳定经济、扩大就业以及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2025-04-01

  个人消费贷款政策迎来新调整。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明确,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

2025-04-01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ICP经营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6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中企新传媒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5-2128698 18287516758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滇公网安备53050202000810

技术支持:九龙网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