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通信业如何找准定位

2025-03-12 10:02:4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吴蔚 阅读量: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作为全球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展会,因其举办地位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而被业界称为“巴展”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一直被誉为行业的风向标。今年的巴展,占据“C位”的不是6G、卫星通信、毫米波这些通信技术,而是人工智能,以至于被媒体吐槽“被AI夺舍”。

  事实上,这并非巴展独有的现象。近一年来,人工智能几乎成为所有展会、论坛的热点。从CES(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这类消费电子展会,到大大小小的汽车展;从达沃斯论坛这类高端论坛,到各行各业的专业会议,人工智能都是绕不开的话题。早在一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就对此作出过论断:“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因其而焕发生机”。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也令人始料未及。尤其是国产大模型DeepSeek发布的开源模型,将人工智能的技术路线从单纯依赖算力堆叠,转向更高效的算力优化,从而使模型规模不再是决定AI智能水平的唯一因素,这种变化也使得AI技术普惠成为可能。

  面对汹涌而至的AI大潮,通信业如何找准自己的时代定位?

  首先应该是“当好底座”。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言,通信技术和产品相当于基础设施,是算力与数据流动的保障。当下,5G-A和F5G-A技术通过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特性,支撑起了云端与边缘端的算力协同调度,使AI应用突破了本地算力限制。例如,大模型依赖高带宽通信网络完成海量数据采集与传输,推动AI从模型训练向端侧应用迁移,而智能制造中的机器人协作依赖5G网络实现毫秒级通信,为AI驱动的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与此同时,通信技术的广域覆盖能力将AI应用场景从封闭环境延伸至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领域,手术机器人、环境监测等场景通过5G+AI的组合,实现实时数据交互与精准控制。

  其次则是“用好工具”。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通信业智能化升级方面的效果显而易见,因此对于通信业而言,用好AI这一工具已是当务之急。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资源动态优化、通信网络运维革新、通信业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都已有成功应用。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可实现对核心网络设备和基站数据的深度挖掘,提升网络响应效率;AI与通信的融合催生了智能客服、个性化网络服务等新业态。

  更为重要的是“融合创新”,而其实现路径正是“行业数智化”。当前,因5G、5G-A等先进通信技术与AI的融合,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进程开始加速,这一进程不仅将提升各行业的生产力,还将创造更广阔的价值。正如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所言,人工智能技术极有可能成为像物理、数学一样的底层学科技术,重造社会发展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行业数智化正在加强AI与物理世界的交互,这会对人工智能的前沿探索和未来演进产生重大贡献,其创造的价值或使中国工业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中崛起。

责任编辑:杨艳

免责声明:中企财经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作为全球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展会,因其举办地位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而被业界称为“巴展”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一直被誉为行业的风向标。今年的巴展,占据“C位”的不是6G、卫星通信、毫米波这些

2025-03-12

  9月1日,由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励基金会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机械总院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4国际标准化青年之星大赛”活动正式启动。

2024-09-02

  8月31日,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华民族一家亲”慰问演出在昌吉州呼图壁县吉祥广场举行,为各族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2024-09-02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日前宣布,他们通过分析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首次发现了系外行星LHS 1140b可能是一颗海洋行星的证据。研究称,这可能是人类通过韦布望远镜观测

2024-09-02

  8月30日—9月1日,以“发展道地黄芪产业,打造品牌康养集群”为主题的第三届恒山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召开,来自国家部委、全国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代表

2024-09-02

  “用5毛钱的废弃饮料瓶放飞航天梦”“箭体上涂装非遗剪纸作品”“降落伞上印有少数民族特色花纹”。这个暑假,有一群少年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夏天。

2024-09-02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ICP经营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6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中企新传媒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5-2128698 18287516758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滇公网安备53050202000810

技术支持:九龙网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